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10972|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乔探讨:关于普洱是否越陈越香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6-28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先对大家坦白,这个命题,是我让螃蟹发上来的,毕竟,我不太希望在QQ群聊里面说细节问题,而是更希望把一切都事情都摊开,在论坛里让大家都能看到。
我希望螃蟹把这个主题编辑后发上来,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给自己一些压力,顶着压力往前走并最终获得成功,比顺风顺水的成功来的更有满足感的。

回复螃蟹主题诸多细节:
1.第二段最后那句话,我可以证明我的茶比市面上流通的老茶更好,其实,相对比较内行的朋友应该可以看得出的。我用来PK新茶的老茶品,是市面上价格昂贵、不能说屈指可数,也至少是在业内拥有大量粉丝,基本上好者皆知的名品。我必须承认那些老茶同期会有更好的茶。但是,我手上没有,那个时期,我能拿出最好的版本就是这几个了,而且,这几个版本,也基本上可以代表那个时期的好茶了(虽然不是顶尖好茶)。昨天开坛等人带茶过来PK,最终还是我自己PK自己的茶。在昨晚之前,我用新茶PK别人的老茶已经试过几十次,来PK的基本上输的心服口服。

2.第三段,其实螃蟹说的很客观,这一点要是真的搏下去,我或许会输。我们非常清晰,普洱茶最早传承下来的方式,就是按照现在的方式做传统手工晒青茶,可追溯到几十或者百年前。但是,普洱茶的在历史状况这一段帮了我。从数十年前到百年前存留下来的老茶,我们大可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往前估算,那几乎见不到纯干的老茶,说白了都是港仓。而我们现阶段能够找到的,无外乎是20多年内的干仓茶或者更老的港仓茶,根本就没有纯干的老茶可用于对比。不是说我偏激,而是谁都没有这样的东西,我玩茶十多年,没见人拿过出来,甚至业内就没听说过谁有。假设根据现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传世(仅作假设),哪怕是少量传世,那连可对比性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只能说,我的新茶可以赢下现在能够找得到的绝大多数老茶。说个故事,2003年,我去过一次中山,朋友拿出他奶奶的嫁妆,一片茶,这片茶的尺寸很大,手感极轻,已彻底蓬松,落地即会彻底打散。干仓陈期至少在80年以上,陪嫁的时候是用棉被裹着的,茶面全白(不是发霉,而是芽口)。当时喝过一小杯,我承认当时我对普洱茶的理解很不足,但当时的印象还有点,那个茶除了樟木味明显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茶性,没有什么回甘或者生津,茶味极为寡淡,淡出鸟来。个人认为茶质已经彻底流失。也就是没东西可以喝了。通过这个例子,我认为普洱茶在存放的过程中,里面内含物质是逐渐流失,而不会是增加。

3.现在的精工制作方式,其实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因为普洱茶在对上30多年一直被认为是粗茶茶品而不被重视,大家心里都很清晰,早年的88青饼出厂的时候,应该不到1块钱人民币一片,据师傅透露,当年同期的云南三宝之一的“云字茶砖”,是当时的高级礼品,价格不过是9元。而当时的龙井碧螺春,好的则要很贵很贵了,上百元一斤很常见。在这种不被重视的情况下,业界更灌输了一种错误的引导方式来指引消费者普洱茶,就是用绿茶的采摘方式来定义普洱茶的级别。越是细嫩的茶芽越贵,也就是当年的所谓宫廷普洱,当时的价格卖的是最高的。大家其实都明白一个道理,宫廷普洱是什么?其实就是不到一公分长的纯粹芽头部分。这种茶在什么树上能采的下?答案很明确的,只有在树不过一人高,只要人走过去就可以轻易采摘下来的灌木茶树上,说白了就是台地料。也就是这样的所谓宫廷普洱,卖给茶厂或者料头,一公斤也卖不了几块钱。那古树茶呢?芽口肥大粗壮,不可能细嫩纤毫,跟宫廷普洱完全是两码事,就算采摘下来了也当大料粗料卖,而且采摘难度要高的多。从经济角度出发,我是不愿意爬到很高、很难采,没量不说还卖不起价格?万一爬到大树上掉下来,腿摔坏了怎么办?古树芽头人家还还未必收呢。

所以,我在开命题之前,其实是对对历史有个大致的概念,那就是:30年前无干仓(有也是凤毛麟角,万中无一),30年内无古树料(没人做,卖不起价格)

而关于古树料和台地料就后期转化的问题,我想还是留一些概念给大家,昨天晚上PK,我没有说任何指引的话,其实,我可以做到的。

先卖个关子让大家先聊

2#
发表于 2011-6-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眼圈的绵羊 发表于 2011-6-28 21:22:54
对于这次PK,个人认为如果硬要以乔丹兄的茶为基础,至少要10年后才有结果
拿乔丹兄存了10年的自制茶与10年 ...

十年后???

绵羊的假设不太科学..........我们说明年吧

万一茶季头采前下雨怎么办?万一茶才下来之后下雨怎么办?万一十年后要采的树不是这几根了,因为这几根过渡采摘,已经不适合继续采摘了怎么办?

绵羊始终还是没明白我说的意思,我现在能做的,只能是用现有的比。也就是现成的比现成的。我没说过去和未来

3#
发表于 2011-6-2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心 发表于 2011-6-28 20:09:13
说不清也道不明,就像老外,怎么也不明白为啥王八比猪肉营养价值高一样。

猪蹄筋和王八裙营养物质很接近,都是胶原蛋白
4#
发表于 2011-6-2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着走的螃蟹 发表于 2011-6-28 23:21:38
还好,拍砖的不多。。

为何你觉得联盟氛围这么差?

实话实说不用很艰难啊
5#
发表于 2011-6-2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直着走的螃蟹 发表于 2011-6-28 23:31:19
心理承受力差呗。哪像你老人家铁布衫护身。。

6#
发表于 2011-6-2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秋水 发表于 2011-6-28 23:55:36
从学术论文角度看楼主是讲科学的,取乔大的茶看看是不是越陈越香,5年不知道能不能得出结论?

我自己的茶,往后存放会陈化出什么效果,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晰的
7#
发表于 2011-6-2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2587758hzc 发表于 2011-6-29 12:10:39
即使是“pk的结果仅仅证明:乔制作的新茶比市面存在的老茶好喝”,几个评委得出的这结论就是事实?而且还来 ...

其实,您可以带一些您认为有可能超过我新茶的老茶来找我PK的,由你自己品出来,这样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效果
8#
发表于 2011-6-2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茶 发表于 2011-6-29 15:17:40
抛开原料、制程、仓储等不对等因素再来谈谈香,拱一下柴火
所谓越陈越香,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香 ...

其实,当年邓时海错就错在这个香字上,按照一个有文化,有品味,有素质的成年人,却要把普洱茶凌驾到文化之上比较虚伪的高度,而不是实在的好喝的饮料上再叠加故事。如果当年换是我,我会说,普洱茶越陈越甜,越陈越滑,越陈越醇.......为什么要用“香”字呢,邓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就这么一个刻意的字,把无数追随者直接带沟里去了。而到了今天,被“越陈越香”误导的消费者,却在维护这个并不存在的假象。这一点,个人认为,非常的无语。

普洱茶是什么?树叶!木本结构,经过存放会有什么效果,最终走向什么?如森林中逐渐腐化的朽木,但原本因为本质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类物质、茶多酚、茶碱、果胶和糖类,故能在朽木的本质中散发诱人的甜味。这是其他树叶无法取代的。

为什么绿茶和普洱茶(泛指好茶)相比之下,普洱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呢?尤其指回甘和耐泡度,因为绿茶在炒制过程中,已经通过高温把外壁膜封死,叶片彻底炒熟,绿茶在完成制作后的几个月内是处于密闭状态的。而普洱茶并不是完全把叶片杀熟,从而保留了更多的茶质。这是工艺导致的。

如果一定要跟身体健康挂钩的话,那没办法比,铁观音是不能出口的,众所周知农残一定超标,若不打杀虫剂,茶季开始没几天,叶片会被虫子吃个精光。绿茶寒性相对普洱茶来说,过之而无不及,但国内7成的茶人还在喝绿茶。岩茶类因为需要长时间焙火,茶质被高温杀死一部分,相比之下,耐泡度一定比普洱生茶低。但因为属于半发酵茶,却是相对更加养生的茶品。
一个更加重要的话题,当茶品里面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经过时间转化为糖类之后,口感上甜滑了,但原有的花香、果香等却逐渐转向朽木味,说白了,此消彼长。鲜爽度也会大大降低。既然这样,要不要考虑鲜爽度的问题呢?由于茶碱类的转化,那老茶的回甘方面也会较新茶弱得多,因为茶碱化成糖了。而产生回甘的主要原因是茶碱。

至于一号,我自己是网上唯一代理,这个问题,不做细致探讨。

回赠一脚
9#
发表于 2011-6-2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若清茶 发表于 2011-6-28 23:54:05
深圳离东莞长安很近,如果乔版有兴趣,可以约个时间,移步长安图书馆门口的鹤缘茶社,主人蔡生手头会有一些 ...

兄好,我不是说我没空,或者不愿意去。

向您道明:本地所谓的茶王、茶博士、库存百吨级以上的所谓拆家,大型茶庄实体店老板..........阅人无数,品茶无数了

号称自己数十年茶品超过百公斤以上的,我去过的“家数”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都号称自己是纯干仓,为了不饶人清梦,为了给人留点面子,为了让人还能保留住那点自尊,即便是仓茶,我一般也强忍着喝几杯,然后匆匆出门“约了客户”....

去长安很近,我也不介意兄在这里推荐,毕竟,我们的意图都是为了茶好,都是为了联盟好,站在大方向看,兄我支持你。但是,我真的不想山长水远泡到东莞去喝几杯就走人。按照我实话实说的性格,我不想朋友没交到就得罪一批人。我说是港仓的,你信吗?

来个最真实的例子,友站站长推荐我到北京找黄老邪喝茶,说在黄老邪那里喝到了50-60年的纯干仓老茶,一喝就知道绝对没仓的。为此我专门拜访到北京,那是坐飞机飞过去的。老邪为人很坦诚,很厚道,当着另外三个朋友对我说,按照我要求的那种茶根本就没有,至少他自己没有。要知道老邪一泡宋聘是4万块钱的。他都能对我这么坦诚,以他的地位,藏茶历史乃至实力........兄,你明白我说的。

结果呢,那天在露雨喝了一泡83铁,一泡88青,纯干的,是他那里保存下来,认为能够满足我要求的两个茶.......

兄若认为您朋友藏有30年以上的真老茶,那您有空去找他喝茶的时候,找个微距好的相机,拍照一些清晰图片上来茶马古道吧。我不敢说看过就能判断,但看个大概,多少还是有点惊艳的

有劳
10#
发表于 2011-6-2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茶抽斗 发表于 2011-6-29 22:41:05
如果换一个字呢?越陈越佳?它包含香甜醇滑,可否?

越陈越佳也无妨,至少没有忽悠成份,但越陈越香就明显不对了
11#
发表于 2011-6-29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茶抽斗 发表于 2011-6-29 23:33:36
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对于生茶坊间是这样说的:要放到无涩味先至饮得架(广东白话),对于熟普是这样说的:放 ...

大人,要是生茶做出来,苦涩味都比老茶要少的多,而且香甜滑顺,回甘有强烈的,你说你喝新的还是老的啊?

我知道多数人都不信,但好的生茶,就是不苦不涩又甜滑啊
12#
发表于 2011-6-29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茶抽斗 发表于 2011-6-29 22:45:40
事实上,现在有一些新茶己非常好喝,但这些好喝的新茶,陈一段时间,是不是更上一层楼?

俺还是重复一下,再好的新茶,往后放,也就是涩感略微降低一些(好的新茶几乎无苦),但鲜爽度会逐年丧失
13#
发表于 2011-6-3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2587758hzc 发表于 2011-6-30 16:12:21
抱歉我自认没有可以跟乔版比肩茶品~~~但就算如你说的做,你强调你的鲜活,我回味我的陈香厚滑,还是没有 ...

兄,我支持实话实说看,支持各有风格。并无强加,但是,很多条件可以通过对冲来比较的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30 18:11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