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奉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貌似毛笔字的钢笔字?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3-10-30 12:4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奉版指点  让我等外行受益匪浅
92#
发表于 2013-11-4 12:48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学习了
93#
发表于 2013-11-7 19:01 | 只看该作者
弱弱问一句,所贴的”康有为“那张到底好不好,道理是什么?
9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3-11-8 20:14 编辑
小岛 发表于 2013-11-7 19:01
弱弱问一句,所贴的”康有为“那张到底好不好,道理是什么?

康有为那张还不错
理解康的作品
需要追溯他的上源
一个是魏碑里的《石门铭》
一个是清代的伊秉绶的行书
而伊秉绶的行书,又是从颜真卿的行书演化而来
当你了解这些并对这些早于康有为的经典作品形成一定认识之后
才可以更加深入地欣赏康有为
否则,一般人眼里的康有为的笔画
都是烂草绳


95#
发表于 2013-11-7 22: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奉版。
96#
发表于 2013-11-7 22:5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收益颇丰
97#
发表于 2013-11-10 0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3-11-10 09:38 编辑

版主以“钢笔式的毛笔字”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毛笔时代与钢笔时代的作品的不同,这一着眼点是很有效的,很能说明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大背景的问题。我也想凑两句。
毛笔之于古人与今人,是完全不同的。毛笔时代的知识分子与毛笔是天生的一对,他们一生只与一支笔为伴,那就是毛笔。当他们畅快地喊一声“拿来笔来!”,书僮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取来毛笔。面今天只有与书法还有点割不断的情缘的人,才会在“练字”的时候,挑出毛笔来。这是相当要紧的一件事。技法的纯度,只有靠大量的实践去提炼。所以那个时代会形成书法艺术的高峰。这就象跳水冠军不会出在东北,而滑冰冠军也不会出在海南一样。古人的不幸是只有毛笔可用,而今人的不幸是有太多笔可用。


我常想,我们还有什么东西与古人一样朝夕不离?筷子!幸好百年来的西学东渐,没有让我们改用刀叉。其他的东西,无论硬的软的几乎都变了。文字都差点被拉丁化。我常这样胡想,在国际赛场上,中国人之所以还能在技巧型项目上夺冠,还是得感谢老祖宗,他们让中国人使用毛笔和筷子,磨炼了手脑联动的技巧,让我们具备了这么个基因。老的读书人对毛笔的熟悉程度,就象我们之于筷子。我们不用想怎么动,食物已经到嘴里了。


“钢笔字式的毛笔字”似乎是时代的必然。这也还不仅由于技法磨练不到了,也关乎到人的思想境界。古人对字很敬,对书很敬,对神明祖宗很敬,总之对文化很敬,人的思想在束缚和保护中绽放,故而,“书”也有了“法”,很美。由于百年来的思想解放,人们头上的神仙皇帝孔夫子,今天的人都给横扫一光了,我们成了完全解放的人,成了开了锁的猴,从没有过的自负。表现在书法的面目和趣味上,则是“恶札”充斥,说是自成一体云云。究其原因,首要的对笔性的熟悉掌握与古人天壤之别。次是社会巨变带来思想追求的变化。须特别注意的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文化界节术界却是群星璨灿,向传统文化反戈一击的新文化明星,他们实质上不是新文化人,而恰恰是传统文化哺育起来的一群人。不可作新人解,不用举例。


“钢笔式的毛笔”似乎是一个时代的无奈。书法在可能在技术和精神两场面上都对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当传统文化逐渐沙漠化的今天,书法也将在二十世纪象礼花一样地绽放之后,将逐步走向退化,我猜。这正象商之后出不了青铜的商峰,东周后出不了哲学的高峰,唐之后出不了律诗的高峰,宋之后出不了词的高峰一样。同样的情形,还有戏曲,中国曾是戏剧的国度,有多少方言就有多少剧种。但今天,仅京剧昆曲这样的大剧种,无论我们是如何言不由衷地挽留,如何多么故作热情地喝彩,她都得象梦一样地消失。当然书法可以说是走向专业化,专业化也就是当然的退化。天晓得,在多少年后,是否还会有大复兴呢。


因为爱,所以一声叹惜。因为看到这个论坛,所以说错勿怪。


9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09:38 | 只看该作者
有约不来 发表于 2013-11-10 02:05
版主以“钢笔式的毛笔字”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毛笔时代与钢笔时代的作品的不同,这一着眼点是很有效的,很能 ...

多谢参与!
编辑了下
——分段并放大字号
方便大家的阅读


99#
发表于 2013-11-17 11:44 | 只看该作者
再顶顶 希望再看到楼主的精彩分析。。。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6:16 | 只看该作者
小哥飞 发表于 2013-11-17 11:44
再顶顶 希望再看到楼主的精彩分析。。。

多谢关注!
随读随思考
有新资料就会补充
也希望大家都参与
一言堂总是不太好
呵呵!


101#
发表于 2013-11-21 14:53 | 只看该作者
又有更新了,继续学习!
102#
发表于 2013-11-24 21:27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思版主所言,看了田的书写,确实有背古法。
103#
发表于 2013-11-29 19:16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的!
104#
发表于 2013-12-1 23:08 | 只看该作者
一页一页的翻,逐楼逐楼的看,虽然不懂,但还是解惑了长久以来我的一些小疑困,希望版主坚持,也希望更多的内行加入讨论,只有讨论、碰撞,才能让观点更清晰,让外行的人如我更易接受。
谢谢版主,谢谢许多此贴中加入讨论的各位兄们!
版主请坚持!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3:38 | 只看该作者
苏家二少 发表于 2013-12-1 23:08
一页一页的翻,逐楼逐楼的看,虽然不懂,但还是解惑了长久以来我的一些小疑困,希望版主坚持,也希望更多的 ...

欢迎新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4 04:23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