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ky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瓷器类] 【请教贴】可否讲讲如何判断柴窑烧的瓷器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5-27 01: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可以看看:柴窑瓷器的烧制难度大:
    一、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松柴供应;
    二、一窑下来,烧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当高;
    三、烧一次窑要有一整套经验丰富班子集体协作,特别是把桩师傅,没几十年成功经验是不行的,决不是凑合几个人就行的,如果没有专门的资金保证和目的,谁也不敢轻易动火。
    柴窑烧制与煤窑、气窑等烧制方式的内在差别:
    在过去,砌造技术完全由家族行帮垄断,师傅言传身教,密不外传。每次烧窑前,必须请"挛窑户"专门检修,,外人无法操作。一 座窑使用60-80次必须重建,每烧1公斤瓷器需松柴2-3公斤,大的蛋型窑一次可烧10-15吨日用瓷器,需松柴25-40吨。为保护森林资源,景德镇在50年代末期改烧煤、油时候,发现祖祖辈辈使用的配釉已经不适应了,高温下粘度降低很快,烧出来的釉面阴黄、沉碳、烟熏。。。,其实这揭示燃料改进后温度曲线和窑内物质元素已经发生变化。古老的石灰釉已经不能用了,后来改革成长石釉,又叫5311釉。
    古代釉水里面的天然着色氧化物含量高,在部分胎釉接合处产生一线窑红的现象,这是一种特征。在古代老柴窑的烧制环境中,那些着色氧化物是不用担心的,老柴窑可以灭掉它的危害,甚至在灭掉危害性的同时造出釉面白里泛青的玉质效果,巧夺天工。
    煤窑、气窑、电窑做不到这种效果。现代的高仿瓷器,如果按古代配釉技术配釉,必须经过柴窑烧制,用其他燃料烧不出来,哪怕用计算机控制窑内温度的变化也最多解决“粘度”问题。
    柴窑的松木燃料对陶瓷有滋润作用,在烧炉过程中形成的窑内气体氛围非常适合景德镇当地的瓷胎原料,能烧制出白里微泛青的瓷胎效果,使景德镇陶瓷具有白如玉的独特地方风格。   
    陶瓷是土与火的完美结合,用柴窑烧瓷与气窑、电窑造瓷就像我们用水汽蒸馒头与用微波炉蒸馒头的区别一样,个松软可口,一个则硬邦邦。柴窑烧瓷传统上一直采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其烧制原理是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让温度慢慢上升,使窑中的器皿慢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有机结合,使烧出来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润。

点评

收藏!感谢!学习!  发表于 2013-5-27 11:4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08:01 | 只看该作者
呢度 发表于 2013-5-27 01:51
这个可以看看:柴窑瓷器的烧制难度大:
    一、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松柴供应;
    二、一窑下来,烧掉 ...

谢!
33#
发表于 2013-5-27 21:4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版主所说的柴窑烧指老的器物还是新的?


老件大部分都是龙窑烧成,燃料多为木材,有些地方产煤,自然用煤做燃料,如陕西耀州窑,因地制宜。
龙窑烧造一般要3--6天时间,不像现在用电、气、重油等温度上升与下降,成品特征表现釉面油润,柔和与快速烧成的“火气冲天”对比鲜明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07:56 | 只看该作者
artgdqf 发表于 2013-5-27 21:46
不知版主所说的柴窑烧指老的器物还是新的?

谢谢
35#
发表于 2013-6-23 20:42 | 只看该作者
1、稀缺性:柴窑瓷烧制成本高、成品率低、现代所存在的柴窑数量少,因而具有稀缺性。一是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松柴供应,如果没有专门的资金保证和目的,谁也不敢轻易动火柴窑烧制风险大成本高;二是一窑下来,烧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当高;三是烧一次窑要有一整套经验丰富班子集体协作,柴窑的火候与温度完全依赖人工来控制,特别是把桩师傅,没几十年成功经验是不行的,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塌窑”意外,经济损失动辄以数10万元计算;四是窑炉内前端的温度偏高,后端偏低中间温度最为适中,因此同一炉烧出来的瓷器质量有很大差异,成品率低。
2、润泽度:.柴窑烧窑使用松木燃料对陶瓷有滋润作用 ,窑体烧炉过程中形成的窑内气体氛围非常适合瓷胎原料,能烧制出白里微泛青的瓷胎效果,使陶瓷具有白如玉的独特风格。柴窑烧瓷传统上一直采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其烧制原理是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让温度慢慢上升,使窑中的器皿慢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有机结合,使烧出来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润。
36#
发表于 2013-6-24 08: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贴
37#
发表于 2013-7-12 15: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ikey 于 2013-7-12 15:54 编辑
传统文化 发表于 2013-5-14 21:02
这个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手上有两件分别覆柴烧和纯柴烧大家看看;

学习了。
38#
发表于 2013-8-26 00:09 | 只看该作者
技术贴,标记一下,受教了。
39#
发表于 2013-9-18 01:4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深夜学习!
40#
发表于 2013-9-18 08:36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研究这个,不如找几片老瓷片去看,来得真实。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8 16:0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