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176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曼生十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6 0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液袭,玉露汲,雨前采,箬为笠。看到这些紫砂壶中的铭文题咏叫我们不禁想起以壶铭及篆刻融为一体的曼生壶。说起曼生壶,很多紫砂爱好者耳熟能详,但是陈曼生何许人也? 又何为曼生壶? 曼生壶的取材是什么?就未必是每个人都了解的了。俗话说,博古可以通今,如何极大程度的演绎传统的延续,使紫砂壶承古作而不拘束?这种种的疑问更增加了紫砂爱好者对曼生壶的钟爱和探求。  一谈陈曼生何许人也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云,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生,道光二年(1822)卒,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能书善画,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艺名昭显。著作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等。约在嘉庆六年(1801年)应科举拔贡,后任溧阳知县,而溧阳与宜兴紧邻,这就引出了文人县令与宜兴紫砂的不解情缘。
  二谈何为曼生壶
  嘉庆时期,开始流行文人学士与陶人合作制壶,也可以说正是文化与壶品的契合,才有了今天紫砂壶的发扬光大。嘉庆二十一年,陈曼生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之时,结识了杨彭年,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更因自己酷嗜砂器,于是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随后,曼生亲自捉刀,以俊逸的刀法,在壶上刻雄奇古雅的书体和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
  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在紫砂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实际上,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虽然写在壶上的诗文书画依壶而流传,但壶随字贵,这就是名垂青史的曼生壶。
  其特点是去除繁琐的装饰和陈旧的样式,务求简洁明快。其次是壶身大量留白,上面刻铭文诗句。壶型变换多样,简洁流畅,古朴大方。其能流传至今且对后人制壶产生深远影响的除了其壶型的设计还有其雕刻,自苏东坡等文人雅士开始在紫砂壶上雕刻书法绘画后,紫砂壶就具有了特殊文化内涵,而曼生壶系列因为雕刻数量多,流传广,自成一个系列,所以在紫砂历史上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曼生壶自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成为了藏家追捧的珍品。据考查,曼生壶不止十八式,至少有三十八种左右样式。世人所以用『十八式』这个数字,仅仅是习惯而已,也许是人到十八岁就表示进入成年,也许是中国受佛教影响较大的原因,人们就常常用『十八』来象征完善、成熟或极至。
  三谈曼生壶的取材
  曼生壶在紫砂造型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诸多的文章都有评价。而曼生壶的取材是多方面的,如取自然现象的有“却月”“、“饮虹”“、”横云”等;取植物的形态的有“瓜型” 、“葫芦”等;取实用器物的有“钿盒” 、“覆斗” 、“牛铎” 、“井栏” 、“合斗”“、“笠形”等;取几何形的有“汲直”、 “合欢” 、“春胜” 、“员珠” 、“方壶”等;取仿古器的有“石铫” 、“百衲” 、“古春” 、“延年半瓦”、 “飞鸿延年瓦” 、“天*” 、“镜瓦” 、“乳鼎”等。而在曼生之前紫砂壶造型大都承袭前代造型,陈陈相因,无甚变化。而陈曼生创造了一批新的款式,一改昔日繁琐、守旧、题材狭窄的局面,使之简洁、明快,面目一新,不愧为茗壶造型史上的一次创新。
  四谈曼生壶题名主要分类
  深刻隽永的曼生壶题铭,是曼生壶的精华所在。
  第一类为切壶切形,摹形状物妙趣横生:根据茗壶的形状,题铭加以形象的描写,但又不停留在描写上,而是自然的引伸出一些生动活泼的情趣。如“葫芦”壶,题曰:“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又如“天*”壶,题曰:“天*鸣,宝露盈”,再如“提梁”壶,相传是宋朝文学家苏东坡设计,故题曰:“提壶相呼,松风竹炉”。最妙的是“钿盒”壶,题曰:“钿盒丁宁,改注茶经。”钿盒本来是用来装珠宝首饰的,而今制做成了茗壶,因而也就“改注茶经”了。
  第二类为切茶切茗,品茗饮茶修身养性:茗壶是用来沏茶的,因此曼生壶铭中更多的是描写品茗饮茶的无限乐趣,尤其是文人墨客常常借铭发挥,寄志抒情。如“汲直”壶,题曰:“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醴,即甜酒。对于真正的饮茶者来说,“苦而旨”的茶,恰如甘醇的甜酒,正是应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淡泊情志。
  第三类为箴言警句,哲理启迪人生真谛:有的题铭如箴言、警句、格言、座右铭,大抵是文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对事态的一种评价。最典型的如“却月”壶,铭曰:“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月满则亏即月有阴晴圆缺,本是自然现象,而他隐喻着“满遭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人生哲理,因此作者将其题于“却月”壶上,把玩之时,作为座右铭来规范自己。
  第四类为写景抒情,诗情画意引发遐想:还有一类题铭用诗一样的语言或写景或抒情,借物比兴,于方寸间,营造意境,抒发天地之春秋,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比如“若笠”壶上的题铭“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斗笠可以遮荫避暑,而饮茶可以消暑解渴。两者功能有所差别,似又一致。“我佛无说”是禅机玄语,发人深省。
  五谈常见曼生壶铭文
  《阳羡砂壶图考》辑录汇集了近30则曼生壶铭,本文辑录了一部分加以鉴赏。
  一、石铫式“挑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二、汲直式“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却月式“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四、横云式“此云之腴,餐之不 瞿,列仙之儒。”
  五、百衲式“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合欢式“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春胜式“宜春日,强饮吉。”
  八、古春式“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
  九、饮虹式“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瓜形式“饮之吉,瓠瓜无匹。”
  十一、葫芦式“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十二、天*式“天*鸣,宝露盈。”
  十三、合斗式“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十四、圆珠式“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十五、乳鼎式“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十六、镜瓦式“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十七、棋奁式“帘深月回,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十八、方壶式“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十九、井栏式“栏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
  二十、钿盒式“钿合丁宁,改注茶经。”
  二十一、覆斗式“一勺水,八斗才,引活活,词源来。”
  这些由曼生及其幕僚精心构撰的壶铭,可谓字字玑珠,句句华美。曼生的题铭,影响了一代文人,其后如瞿子冶、邓奎、梅调鼎的壶铭中都可看到曼生壶铭的影子。我们敢说自曼生到目前为止,在壶铭方面,可能有一、二则题得精辟深刻,但在整体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没有人可以与曼生壶铭相比,达到或超越其高度的。
  曼生壶是文人参与紫砂艺术、文人与艺人珠联壁合成功创作的一代典范。曼生壶的简洁明快的造型,深刻隽永的题铭乃至书法篆刻、在壶体上的布局章法都值得后人细细品位。使紫砂壶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令后人叹为观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
发表于 2013-10-6 09:54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09:57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10-6 10:02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0:08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10-6 10:28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0:30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10-6 17:01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10-6 19:22 | 只看该作者
看来看去,还是曼生好看耐看!
10#
发表于 2013-10-7 00:02 | 只看该作者
科普了
11#
发表于 2013-10-8 08: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收益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08:27 | 只看该作者
afudad 发表于 2013-10-8 08:26
学习了,收益了


13#
发表于 2013-10-8 08:35 | 只看该作者
曼生还是不错的。 个人还是喜欢无铭。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6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