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616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紫砂百年大事纪(1900——200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5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宜興丁山白宕窯戶鮑四房和陳德隆合資,在新加坡開設「鼎生福」陶器店。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宜興鼎蜀鎮窯戶張士清,在杭州開設「張萬隆」陶器店。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當代紫砂名師徐漢棠、徐秀棠之父徐福康和徐錦生(名宣常)在宜興蜀山南街開設「福康」陶器店,以葫蘆「福康」為標記,後更名為「新福康」。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趙松亭創辦「藝古齋」。
1909年(清宣統元年)
潘寶仁創辦「陽羨紫砂陶業公司」。
1910年(清宣統二年)
宜興陽羨紫砂陶業公司和宜興物產會生產的「海竹頂紫砂壺」、「寶鼎壺」、「傳爐壺」和「大柿壺」,獲南京「南洋勸業會」金牌獎。
窯戶鮑挺鈞、鮑駒昂、葛半山和周酉叔,四人合股在江蘇無錫開辦「信泰」陶器店。
窯戶鮑駒昂,在江蘇無錫開辦「鮑晉泰」陶器店。
窯戶鮑挺鈞和鮑駒昂,合資在常州開辦「永泰昌」陶器店。
1912年
宜興鼎山白宕窯戶葛翼雲(葛德和陶器公司店主)和日本商人合資,在日本名古屋市,開設主銷宜興產品的陶器店。
戴國寶在上海新北門吉祥街創辦「鐵畫軒陶器店」。民國初年,宜興鼎蜀鎮人吳漢文在宜興縣城開設「吳德盛陶器行」,為當時專營紫砂的唯一商號。
周文伯在宜興蜀山興辦的「利用陶業公司」於1912年成立「陶工傳習所」,特建造龍窯一座,招收20名紫砂藝徒,老師由俞國良、邵雲儒擔任。
1914年
江蘇省民政長韓國鈞,聘請樊均、葛翼雲兩人為參加美國三藩市「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宜興陶器公司名譽經理。
窯戶華蔭棠在宜興丁山邊莊開設「華萬隆」陶器店。
1915年
「葛得和陶器店」和「利用陶器公司」生產的紫砂器,在美國三藩市「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獲頭等獎和二等獎。
宜興鼎蜀鎮成立紫砂業公所、缸業(粗貨業)公所、黑貨業公所、砂貸業公所和溪貨業行會、同時成立。
窯戶陳榮川,在無錫開辦「陳龍福」陶器店。
窯戶鮑明亮,在上海獨資開辦「鮑信源祥」陶器店。
窯戶鮑增澤,於民國四年在鎮江、民國十九年在南通、民國二十六年在蘇州,先後在三地獨資開辦「鮑信盛」陶器店,三地均用同一店名。
1916年
吳漢文創辦「宜興吳德盛陶器行」。
陳元明在宜興東街開設「陳鼎和陶器店」。
「宜興利用公司」在上海豫園設立「利永陶器店」,由邵惠如負責。
1917年
江蘇省立陶器工廠在宜興蜀山成立。招聘有職員技工十七人,徒工四十多人,年產茶具、花盆、文具、罐和鼎等12萬件。
1920年
「利用公司」改名「利永公司」。
1921年
利用公司在蜀山開辦「利用陶工傳習所」,招收和培養紫砂藝徒,並建造龍窯1座。其時,宜興鼎蜀鎮紫砂生產,主要分佈於蜀山、潛洛和上袁一帶地區,燒造紫砂的龍窯有十座,年產達100多萬件。
1923年
宜興丁蜀鎮窯戶高汝舟、鮑駒昂、高芝盤和沈秀林,四人合資,在杭州開辦「源隆順」陶器店。
1925年
宜興鼎蜀鎮窯戶鄒永常,曾在上海經營鐵畫軒陶器店。
「吳德盛陶器行」又在上海開設「吳德盛」分號。
1926年
利永公司紫砂大花瓶和多式茶具杯碟,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獲特等獎。
1927年
1927年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使洋瓷大量進口,充斥市場,嚴重影響國內陶業生產。
1928年
窯戶鄒新穀,在無錫獨資經營「鄒裕大」陶器店。
窯戶鮑駒昂,在江蘇南通獨資經營「瑞泰」陶器店。
窯戶周謙紳,在浙江杭州獨資經營「正大新」陶器店。
1930年
宜興紫砂在比利時行的「列日國際博覽會」獲銀牌獎。
窯戶鮑挺鈞,在江蘇常州獨資經營「永大昌」陶器店。
窯戶鮑駒昂,在江蘇常州獨資經營「永泰」陶器店。
窯戶周謙紳,在上海獨資經營「益大新」陶器店。
1931年
美國芝加哥舉行「世界工藝博覽會」中國參展作品在上海預展。
朱可心「紫砂竹節鼎」為宋慶齡定購。現藏上海宋慶齡故居。
「江蘇省公立宜興職業學校」成立,內設「陶工科」,次年改名為「窯業科」。
1932年
紫砂從業人員達六百多人,全年共燒紫砂器140窯,年產量220萬件,年產值42萬元,年產值已占宜興陶瓷工業總產值的15%左右,並直接接受日本、東南亞等國訂貨,為近百年宜興紫砂生產特盛的一年。
紫砂名家朱可心、 程壽珍、俞國良、吳雲根和范福奎創作的「雲龍紫砂鼎」、「掇球紫砂壺」、「仿古壺」和「傳爐壺」等,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工藝博覽會」展出,均獲優秀獎。
窯戶周謙紳,在江蘇常州獨資經營「恆大新」陶器店。
1933年
窯業科與宜興職業學校脫離,單獨建校,稱「江蘇省宜興初級陶瓷職業學校」,簡稱「省宜陶」,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學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廠,並借用陶器工廠作為學校的實習工場。首任校長為日本東京帝國工業大學畢業的王世傑。吳雲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擔任教師兼實驗工場技師,從此改變了一師一徒的傳授方法,而是多師多徒的群體授課。
1934年
紫砂、粗貨(缸業)、黑貨、溪貨、黃貨五個行業,合併組成陶業公會。
抗日戰爭前,由於日本不斷提高紫砂進口關稅,並在常滑等地仿製紫砂陶以及民國23年的大旱災,削弱了人民的購買力,致使紫砂生產逐漸衰落。
窯戶華蔭棠在浙江杭州,經營「信昌」陶瓷店。
李景康、張虹著《陽羨砂壺圖考》在香港出版。
1935年
紫砂名師范大生創作的紫砂雕塑「鷹」,在英國「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榮獲金獎。
1936年
是宜興窯場景況最好的一年,全年共燒4740窯,年產值達440餘萬元。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八年抗戰時期,七座紫砂窯,100多間廠房被毀、技工流散。整個蜀山窯場,全年燒造紫砂壺不足千把,產量僅占抗日戰爭前的57.8%,宜興陶業一蹶不振,陶業生產瀕臨絕境,下降到20年來最低水平。
當代陶刻高手毛國強父親毛順生在宜興鼎蜀鎮蜀山南街開辦「毛順興」陶器店。
1943年
當代紫砂大師蔣蓉的父親蔣宏泉在宜興蜀山南街開設「宜興宏生廠」。
1945年
窯戶鮑耀生,在上海獨資經營「鮑理泰」陶器店。
窯戶鮑四房,在浙江乍浦獨資經營「鮑同泰」陶器店、在上海獨資經營「鮑鼎泰」陶器店。
1946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陶業生產復甦,發展緩慢。江蘇省建設廳,組建「丁蜀第一陶器生產合作社」,主要生產粗貨茶器。
宜興人鮑曜生在上海關橋開設「鮑甡太」陶器店。
1947年
宜興蜀山第一陶器生產合作社製作的紫砂壺,在「江蘇省第一屆合作社產品展覽會」,榮獲特等獎。
1950年
成立紫砂產銷聯營處,參加城鄉物資交流會、展覽會,銷路逐漸擴大,年產8萬件,產值1.2萬元。
1951-1953年
在政府扶持下,成立「宜興紫砂產銷聯合營業處」,統一組織生產、銷售,紫砂器生產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並由分散經營逐步向聯合經營過渡。
1954年
鼎蜀陶器購銷社成立,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大量出口紫砂壺和龍缸。
10月,裴石民、吳雲根、朱可心、施福生、範正根、邵六大、范祖德七人,組建紫砂工場,隸屬於湯渡生產合作社。由朱可心、任淦庭、裴石民、吳雲根、王寅春、顧景舟、蔣蓉、吳純耿等任技術輔導。同時政府撥款改造舊設備,為發展生產創造條件。
12月,31家小窯戶與36名工人,組建紫砂工場,並與紫砂大窯戶合夥燒造。動燒11窯次,產量44萬件。是年,紫砂產量增至28萬件,產值7.7萬元。
1955年
1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工場成立。
10月,在陶業社招收第一批26名知識青年藝徒,正式成立「宜興紫砂工藝學習班」,分四班,由朱可心、顧景舟、王寅春、吳雲根擔任輔導員,宜興縣政府專門研究派來美術老師吳汝連及政治教師。
輔導老師朱可心收徒:潘春芳、鮑新元、史志鵬、李芹仙、李碧芳、倪順生、曹婉芬、吳慶安。
輔導老師顧景舟收徒:李昌鴻、高海庚、沈蘧華、單淑芳、鮑秀雲。期間徐漢棠、鮑國勛,二人不在工藝班內。
輔導老師王寅春收徒:高洪英、陳小庚、葛岳彬、江宏大、吉德寶、鮑賽芬、方立品。
輔導老師吳雲根收徒:史玉琴、何聽初、許慈媛、范洪泉、王月仙、謝樂仙、吳欣南。
輔導老師郁洪庚(釉爐)收徒:徐茂棠、鮑啟君。1956年又收徒:范岳林、陳寶洪。
輔導老師任淦庭:1954年8月收徒徐秀棠,1955年5月收徒咸仲英,8月收徒馮希雅。1956年10月收徒邵新知、王品榮、張赦棠、朱蓉娟。1958年5月收徒鮑仲梅、譚泉海、毛國強、任小松,以後又收鮑志強、沈漢生。
是年,紫砂產量達75萬件,比1949年增加2.13倍,年產值11.7萬元,比1949年增加3.3倍。
1956年
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成立。
任淦庭、朱可心、王寅春、吳雲根、裴石民、顧景舟、蔣蓉七人,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員。
11月又招收了第二批藝徒,分二個班,由王寅春、吳雲根分別擔任輔導員。兩批共61名學員。
是年,紫砂恢復出口,紫砂壺年出品量達28.2萬件。
1957年
紫砂藝人任淦庭、朱可心、顧景舟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副主席朱德的接見。
宜興縣陶瓷公司和陶瓷專業聯社,共同組團首次參加「廣州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紫砂茶具、花盆和鼓凳等255個品種,銷售總額27萬多元。
1958年
「大躍進」開始,紫砂工藝廠先後招收近千名藝徒。為了大量培養紫砂製作技工,彌補師資不足,廠領導就從已經滿師或即將滿師的1955年學徒中,擇優充當小輔導,兩人帶一個班組,每個班組10-15人,這些班組都有符合時代特徵的名稱。躍進班由李碧芳、許成權帶,紅旗班由鮑新元、王亞傑帶,永勝班由汪寅仙、高永君帶,藝泉班由高海庚、李昌鴻帶。
宜興鼎蜀鎮創建「江蘇省陶瓷研究所」。
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合新陶瓷廠與上袁、潛洛28家紫砂手工業戶合併,建立「宜興紫砂工藝廠」,當時有職工2067名,其中藝徒299名。並開辦紫砂中學,同時選派優秀青年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深造,成為紫砂行業的專門人。
1958年至1959年進廠的大批學員中,湧現了一些成績突出、日後佳作迭出,成為獲有工藝師以上職稱的技術人才,如呂堯臣、何道洪、周桂珍、譚泉海、鮑志強、毛國強、沈漢生、潘持平、周尊嚴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54 | 只看该作者
1959年
紫砂名師任淦庭出席江蘇省社會主義建設先進代表大會。評為江蘇省先進工作者、工業特等勞動模範,並出席全國群英大會。
「大躍進」期間,紫砂工藝廠曾分出一部分技術力量,辦了一家宜興西氿紫砂廠,由范正根製坯,廖文井陶刻,陳寶洪釉爐,後因領導工作浮誇不實而歇息,絕大部分技工仍回紫砂工藝廠。
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中,由於紫砂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致使產品供大於求而造成大量積壓。1960年以後,紫砂工藝廠壓縮生產下放工人,將「大躍進」擴招進來的一大批農村來的人下放回農村。這些下放的工人,一部分改了行,一部分仍為紫砂廠製作「鄉坯」,內中一些優秀者,改革開放後成為鄉鎮企業的技術骨幹。到1963年底,紫砂工藝廠的從業人數為578人,僅為1958年的28%。
1965年
紫砂的年產量為109萬件,比1955年增加45%,年產值72.2萬元,比1955年增加5.2倍。
1966年
紫砂廠成立中心試驗室,負責業務指導和產品創新。
六十年代「文革」期間、紫砂壺也列入列入封資修」(謂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除少量供外貿出口品種外,主要生產日用陶和工業陶,以維持生計。壺底款僅鈐「中國宜興」印章,偶爾見有作者名款。從1971年起,生產開始回升,產量和產值遂年增長。
1968年
12月28日,著名紫砂陶刻家任淦庭因病逝世,享年78歲。
1974年
紫砂工藝廠恢復擴大研究室力量,增加了一批優秀學徒,分別由老師傅帶領。如:顧景舟帶吳群祥,徐漢棠帶徐維明,汪寅仙帶江建祥,沈蘧華帶葛陶中、李碧芳,呂堯臣帶劉建平,徐秀棠帶趙洪生、李正華、趙盤根等。
1975年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開門辦學,在宜興鼎山省陶瓷研究所,舉辦「全省陶瓷美術培訓班」,由楊永善、陳若菊和白雪石等教授執教。紫砂工藝廠有汪寅仙、何道洪等參加學習一年。
1976年
在宜興鼎蜀鎮蠡墅羊角山,發現紫砂古窯址,據考證,其年代上限不早於北宋中期,盛於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
1977年
2月,紫砂名師裴石民因病逝世,享年78歲。
美籍華人謝瑞華在美國策劃「宜興紫砂陶藝展」巡迴展,並出版《I-HSING WARE》專冊,受到各界重視。
1978年
劉汝醴編著,《宜興紫砂小史》由宜興陶瓷公司印行。
江蘇宜興陶瓷工業公司編,《紫砂陶器造型》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1979年
宜興紫砂工藝廠生產的紫砂陶器獲國家經委銀質獎、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朱可心、顧景舟、蔣蓉、高海庚等十九人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藝師」職稱。何挺初隨中國陶瓷代表團赴澳大利亞考察,並作示範表演。徐漢棠製作、鮑仲梅嵌銀絲十五頭「四方藏圓紫砂咖啡具」和范盤沖設計製作「寶塔紫砂臺燈」,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沈蘧華被全國婦聯命名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以表彰她在紫砂創作上突出成就。
紫砂產品出口平均單價由0.1美圓增至0.5美圓。
10月29日~11月1日羅桂祥首次訪問宜興丁蜀鎮。
1980年
紫砂的產量已達364萬件,產值248.65萬元,創利潤68.1萬元。隨著國內外市場對宜興紫砂需求量的不斷增多,部分鄉鎮也開始發展紫砂生產。周墅公社紫砂廠(現名宜興紫砂工藝二廠)始建。
198l年
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所建所,主要研究紫砂產品創新換代及培訓技術人員。
9月,宜興紫砂工藝廠顧景舟、高海庚、徐秀棠和南京博物院宋伯胤,應香港市政局藝術館邀請,赴香港參加「第六屆亞洲藝術節」,舉辦「宜興紫砂陶藝展」、專題講座、工藝示範表演,引起港、台茶界人士、對宜興紫砂茗壺的高度興趣。
10月羅桂祥將深藏的476件各類陶瓷茶具捐獻給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茶具文物館」。並出版《宜興陶藝》,補充了很多訪宜時搜集到的新資料,大力弘揚宜興紫砂文化,肯定紫砂陶藝的價值。
1982年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與日本美乃美合作《宜興紫砂》在上海與日本分別出版。詹勳華、杜潔祥主編《宜興陶器圖譜》由台灣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出版。
5月,日本名古屋電視臺到宜與鼎蜀鎮拍攝「紫砂陶器和龍窯窯址」電視片。
國家輕工業部和全國陶瓷美術學會,在宜興鼎蜀鎮聯合召開 「全國陶瓷美術設計評比會」,紫砂工藝廠徐漢棠、徐秀棠、高海庚等創作設計的紫砂作品,二件獲一等獎,九件獲二等獎。
9月,陶瓷公司經理胡兆根和紫砂工藝廠廠長高海庚赴日本考察陶瓷生產工藝技術。
宜興紫砂工藝廠在北京歷史博物館舉辦「紫砂名人名作展覽」。
10月,七十五國駐中國使節團一行98人,由外文部副部長韓念龍等陪同,分兩批來宜興參觀紫砂工藝廠、陶瓷陳列館。
1983年
宜興紫砂工藝廠生產的「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榮獲國家金質獎;八件(套)紫砂陶,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大東坡紫砂壺」、「六件三友茶具」,獲對外經貿部優質產品稱號;高海庚、呂堯臣創作的「九頭竹圈紫砂酒具」獲中國國際旅遊會議優秀旅遊紀念品玉質獎。
6月,台北故宮博物院邀請謝瑞華女士演講「談宜興紫砂」。之前,台北陸羽茶藝中心也邀請謝瑞華女士舉辦了「宜興紫砂」座談,這是外地專家,第一次到台灣介紹宜興紫砂壺藝。
11月,香港葉榮枝先生應台北陸羽茶藝中心之邀,與台灣壺藝界舉行座談「宜興紫砂製壺諸問題」。這是台灣首次獲得較詳盡的宜興製壺資料。
1984年
2月,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古代茶具特展」。
3月,李昌鴻赴美國參加「新奧爾良國際博物會」並在「中國經濟貿易展覽館」進行紫砂工藝示範表演。
4月,李昌鴻、沈蘧華製作、沈漢生鐫刻的「竹簡紫砂茶具」和顧紹培製作、譚泉海鐫刻的「百壽紫砂瓶」,榮獲德國「萊比錫春季國際博覽會」金獎。
5月,周墅公社紫砂廠更名為「宜興紫砂工藝二廠」。
6月,香港「茶具文物館」開幕,從此促進了港、台壺藝的研究風氣,活躍了台灣古壺市場。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下冊)》,由香港藝術館出版。
7月,季野主編《茶與藝術》創刊,由台灣《茶與藝術》雜誌社發行。
鮑仲梅等,在斯里蘭卡作紫砂示範操作表演。
顧紹培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
宜興陶業界著名人士華蔭棠,將珍藏多年的清嘉道製壺名師楊氏作的「竹段紫砂壺」、「風捲葵紫砂壺」和鼎蜀醫院中醫楊葆清將清嘉道製壺名手邵大亨作的「掇球紫砂壺」獻給國家,現藏於宜興陶瓷博物館。
1985年
3月,科教片《紫砂陶》,由中央文化部翻譯成英、法、俄、西班 牙和葡萄牙等語言,對外發行。
5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授顧紹培「五一」勞動獎章。
6月,香港錦鋒公司舉辦「宜興陶瓷展」,顧景舟、蔣蓉、汪寅仙、周桂珍、呂堯臣、李碧芳應邀訪港,並出版《壺錦》專冊。
9月,高海庚創作的「集玉紫砂壺」,經中央國家經濟委員會確定為國家禮品。
何道洪赴日參加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在東京等地舉辦的「大中國展」,並作紫砂示範操作表演。
紫砂工藝廠的「紫砂藝術集錦系列小壺」,獲全國輕工業開 發新產品一等獎。
宜興縣紫砂工藝二廠(周墅鄉)生產的「蠡龍紫砂高檔系列茶具」獲輕工業部優秀新產品獎。「竹簡紫砂茶具」等4只產品獲省輕工業廳優秀新產品獎。
12月,宜興紫砂廠廠長高海庚因公操勞過度,不幸驟逝。
是年,英裔澳人哈徹(Michael Hatcher)發現1752年在新加坡港東南方沈沒的捷達麥森號(Geldermalson,又稱南京號)並將其打撈,約十件的宜興紫砂壺伴隨出水。
羅桂祥著《宜興紫砂陶器(THE STONEWARES OF YIXING)》英文本,由英國倫敦菲立威信出版社出版,香港大學出版社發行。
賴福來、陳維沅、張東興編,《陽羨砂器精品圖譜》由台灣淑馨出版社出版。
1986年
鮑仲梅赴孟加拉參加「紫砂陶藝展」。
沈遽華應邀赴日本進行紫砂技術表演。
徐秀棠、李昌鴻創作的「丙寅大吉壺」,獲中央輕工業部「全國陶瓷創作設計評比會」一等獎。
3月27日,紫砂名師朱可心因病逝世,享年83歲。
11月,「宜興紫砂散文節」在紫砂工藝二廠開幕。
1987年
1月,紫砂工藝廠為國務院辦公廳特製大型「百壽紫砂瓶」,作為中南海紫光閣陳設品。
5月又選送紫砂器40件(套),供中南海紫光閣接見廳陳列,國務院特發給榮譽證書。
7月,川埠鄉的宜興紫砂三廠建成投產。
9月,周墅鄉常安村辦的宜興紫砂四廠建成投產。宜興大浦鄉洋渚村辦的紫砂五廠建廠。
宜興紫砂工藝廠獲江蘇省輕工業廳和輕工業部優秀品質管製獎。
顧景舟創作的「五頭提璧茶具」,獲「全國旅遊紀念品展評會」一等獎;顧紹培創作的「天龍頂珠紫砂壺」和「紫砂大汽鍋」,獲「全國陶瓷質量評比」優勝產品獎;紫砂工藝廠生產的「紫砂中低檔茶壺」,獲「全國名優陶瓷展評會」、「消費者滿意產品」稱號;紫砂工藝二廠生產的「蠡龍茶具」,獲中央輕工業部「優質新產品」獎;紫砂二廠生產的「華藝牌」、「夏意」工藝雕塑和「一節竹段壺」獲中央農牧漁業部「創新產品」獎。
是年,宜興紫砂產品有壺、杯、瓶、鼎、餐具、花盆、水底、掛盤、文房雅玩、假山石、 盆景、人物雕塑等1000多個品種。4家紫砂廠的從業人數在2620人,年產量1290.22萬件,年產值1850.9萬元,創利潤548.49萬元。宜興紫砂已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潘春芳主編,《砂壺集》,由香港海洋紫砂陶藝公司出版,並舉行宜興紫砂展。
葉連梅英主編,《壺藝瑰寶》,由香港英泰公司出版,並舉行「宜興紫砂名陶展」。
1988年
1月譚泉海,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
4月,「第三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大會」,授予顧景舟「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6月,顧紹培製作的「金聲玉振巨型紫砂壺」燒造成功,壺高90、寬82公分,容量88公斤,送往香港展出,被譽為「世界壺王」。
宜興紫砂工藝二廠、上海四海茶具館和上海西角亭酒家,在上海展覽中心音樂廳,聯合舉辦首屆「復興茶藝研討會」。
7月,徐秀棠、鮑仲梅、范洪泉、儲立之等,應香港雙魚藝瓷有限公司的邀請,赴香港參加「紫砂陶藝術大展」和「紫砂陶藝術研討會」。同時出版《紫砂春華》專冊。
9月,宜興陶瓷公司副經理田志芳,紫砂工藝廠廠長唐伯年,謝曼倫、范永良和均陶廠廠長胡國榮,赴美國參加中美合資天山有限公司,在紐約和芝加哥舉辦的「中國節?紫砂工藝陶瓷展覽會」。
10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和日中陶藝交流協會聯合舉辦「中國宜興陶瓷藝術展覽」,在日本東京開幕,展出陶瓷精品1000多件(套)。展覽期間,汪寅仙和張紅華作現場表演。
宜興紫砂工藝廠晉升為省級企業。生產的五頭「清風印紋茶具」,獲「全國旅遊品內銷展評會」優秀獎;「系列紫砂花盆」和「紫砂陳設品」,獲「全國金龍騰飛獎」金獎。紫砂工藝二廠生產的「華藝牌紫砂茶具」,獲中央農業部1988年度優質產品稱號。
《壺中天地》雜誌在台灣創刊發行,由萬妙玲任總編輯。
1989年
5月,顧景舟、李昌鴻、何道洪、王石耕、高麗君等,赴香港參加「中國宜興紫砂陶藝展」,並出版《壺錦續集》由香港錦鋒公司出版。
7月,紫砂工藝廠生產的中高檔「紫砂茶具」,獲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9月,汪寅仙出席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她「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0月,宜興紫砂工藝廠生產的「日月星光壺」、「夜之神壺」、「燭的奉獻壺」、「環食壺」,獲第二屆「國際陶瓷展評會」入選獎。
宜興紫砂工藝廠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
韓美林紫砂工作室成立。
1990年
3月,鮑志強、吳震,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參加「宜興陶瓷藝術展」,並作「紫砂陶藝講座」。
6月,全國陶瓷百花獎行業評比會揭曉,宜興紫砂陶榮獲第一名。周桂珍、高建芳,應邀赴日本進行紫砂陶藝表演。
8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宜興紫砂工藝二廠,在北京中國工藝美術館,聯合舉辦「迎亞運──宜興紫砂工藝精品展覽」。
呂堯臣為第11屆亞洲運動會,製作「熊貓紫砂壺」。
10月,「全國陶瓷藝術精品展評」,在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陳列館揭曉,紫砂工藝廠「九頭源泉茶具」、「曲壺」、「嵌金博浪錘壺」和「百帝紫砂鼻煙瓶」榮獲一等獎。
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發獎大會,宜興紫砂工藝廠生產的方圓牌紫砂花瓶,獲金盃獎;紫砂工藝二廠生產的華藝牌紫砂陶,獲銀盃獎。
12月,宜興陶瓷公司副經理胡國榮,紫砂工藝廠葛明仙、施小馬、季益順,紫砂工藝二廠范永良、徐雪娟,應邀赴香港,參加錦鋒公司舉辦的「紫砂名家作品展」,並出版《壺錦-十週年紀念》專冊。
宜興紫砂工藝廠所生產的「紫砂茶具」,在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又獲金獎;「紫砂乳白釉」製品,在首屆「全國輕工業博覽會」上,獲三等獎。紫砂名師李昌鴻創製的「九龍紫砂壺」,獲「全國陶瓷評比」三等獎。
萬妙玲、賴傑誠、賴政雄、黃怡嘉編輯,《朱泥壺的世界》,由台灣《壺中天地》雜誌社發行。
《中國雅趣品錄?宜興茶具》,由台北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出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55 | 只看该作者
1991年
4月,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茶葉、茶具、包裝設計評比」,宜興紫砂茶具獲三項獎勵︰紫砂二廠的「井欄茶具」獲一等獎;「一節竹段茶具」獲三等獎;市旅遊工藝品廠的「微型紫砂小壺」獲二等獎。
6月,「中國宜興紫砂陶藝名家作品展」在新加坡開幕,展出工藝大師顧景舟、蔣蓉等人的精品名作300多件(套)。
8月,「第三屆國際殘疾展能節」在香港舉行。宜興紫砂工藝五廠殘疾青年夏淑君,榮獲製陶國際金獎。
荊谿紫砂工藝廠、江南紫砂工藝廠興建,次年投產。
梁白泉主編,《宜興紫砂》,由文物、兩木出版社出版。
史俊棠、盛畔松主編,《紫砂春秋》,由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
劉培金主編,《宜興紫砂當代名人作品集錦》,由香港華萃公司出版。
葉榮枝編,《紫壺黛墨》,由香港中華商務出版。
黃怡嘉主編,《唐人工藝?紫砂陶藝》,由台灣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
季野主編,《紫砂陶》,由台灣《茶與藝術》雜誌社出版。
《茗壺郵票特展》專冊,由台灣《壺中天地》雜誌社出版。
1992年
錦達陶藝公司、昌海手工藝仿古陶公司成立。
5月,首屆「紫砂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宜興紫砂工藝廠開幕。
11月,應台灣民族文化基金會邀請,徐漢棠、徐秀棠,由香港轉道台灣,進行陶藝交流訪問。在東海大學,由秀棠作「宜興紫砂陶」學術講演,漢棠作紫砂成型表演。在鶯歌陶瓷產區,和台灣陶藝界進行交流、訪問、座談。這是大陸陶藝家首次訪臺。
黃健亮,黃怡嘉主編,《紫砂款識彙編》,由台灣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發行。
姚遷、蔣贊初、楊振亞、賀盤發、李壯大編著,《宜興紫砂陶藝》,由台灣南天書局出版。
房暗星著,《中國砂壺鑑定簡述》,由台灣《壺中天地》雜誌社出版。
《茶與壺》雜誌5月在台灣創刊,創辦人黃漢書,社長劉浩天,由浩天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顧景舟主編,徐秀棠、李昌鴻副主編,《宜興紫砂珍賞》,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
錢劍華編著,《紫砂茶壺的造型與鑑賞》,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砂藝掇英—首屆紫砂陶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由宜興紫砂工藝廠編印。
1993年
由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與日本陶藝家高橋弘教授共同創辦的「長樂弘陶藝公司」成立。
紫砂名師李昌鴻、沈蘧華創辦「鴻成陶藝公司」。
10月,顧景舟大師等11人,應台灣「財團法人知遠研究發展基金會」邀請,赴臺舉辦「宜興陶瓷藝術作品展示會」,並作技藝示範和學術交流。顧大師在臺作了「紫砂陶史概論」講演,會場聽眾熱烈。
10月,「中國書畫名家金秋紫砂藝術筆會」在宜興召開,由台灣《紫玉金砂》雜誌和宜興紫砂五廠倡導主辦。此後每年10月又在宜興紫砂五廠,陸續舉行了數屆筆會。
夏俊偉經數年試製,恢復清康熙、乾隆間失傳之泥繪裝飾。
倪順生解決泥色與造型、燒結難度,獲江蘇科技、專利博覽會金獎。
李昌鴻、沈蘧華伉儷合製的「孔雀紫砂茶具」,在山東淄博市舉辦的「國際陶瓷藝術作品展評大獎賽」,榮獲大獎。
呂堯臣,成為英國「世界名人協會」的終身會員。
陳傳席著,《紫砂精壺品鑑》,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黃健亮、黃怡嘉主編,《朱泥寶記》及盛和堂、鶴峰陶藝主編《壺藝寶典》,由台灣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何健主編,《紫泥-王度紫砂珍藏冊》,由台灣奇園國際藝術中心出版。
李瑞隆著,《宜興古陶器鑑賞》,由台灣靜觀堂出版。
《紫玉金砂》雜誌6月在台灣創刊,創辦人趙寬仁,總編輯黃健亮,由台灣紫玉金砂有限公司發行。
趙寬仁主編,《紫砂天下創作集》,由台灣百壺軒出版。
1994年
1月,潘春芳、許成權伉儷訪台,並舉行「芳權陶藝展」展出五○至九○年代系列紫砂陶藝作品一百餘件(套),並作現場講學和示範製壺表演。
3月至4月,南京博物院在南京舉辦「紫砂工藝展」,展出精品125件(套)。
5月,第五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作評比」揭曉,宜興紫砂獲一等獎六件(套)、二等獎九件(套)、三等獎七件(套)。
5月,「宜興紫砂陶」特種郵票首發式在宜興紫砂工藝廠舉行,計一套四枚。
宜興紫砂工藝廠舉行「海峽兩岸紫砂發展研討會」。
8月,「中國茶文化藝術展」在新加坡烏吉坊龍華藝術中心開幕,展覽由新加坡龍華藝術中心和浙江省文化對外交流中心主辦,宜興鴻成陶藝公司有近百件(套)紫砂茶具精品參加展出。
王建中、范建軍、唐伯年著,《紫砂壺製作技法》,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
陸浦東著,《五色土》,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張東興主編,《上好紫砂器》,由台灣上好社出版。
鶴峰陶藝主編,《陳國良壺藝作品集》,由台灣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墨海壺天(一)》,由台灣《紫玉金砂》雜誌社出版。
《鈺壺雅集--紫砂壺典藏系列》,由鈺壺軒出版。
潘春芳主編,《冶陶集-潘春芳、許成權紫砂專集》,由台灣北丞實業有限公司出版。
《天地方圓》雜誌1月在台灣創刊,創辦人江慶書,由台灣瑞雲實業有限公司發行。
1995年
6月,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院、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宜興紫砂工藝廠陳列館等五大博物館的紫砂珍藏來台舉辦「歷代紫砂瑰寶展」。並由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歷代紫砂瑰寶》專冊。
9月,宜興紫砂工藝廠廠長張國偉、高級工藝師譚泉海、汪寅仙、潘持平、鮑仲梅等13人參加由馬來西亞《中國宜興方圓牌紫砂陶名人珍品展》,參展作品共500多件(套)。
12月,宜興紫砂工藝廠廠長張國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何道洪、顧紹培、周桂珍、潘持平、鮑仲梅、王石耕等八人,參加由台灣合成文教基金會、天地方圓雜誌社主辦的「當代紫砂精品展」,並作技術示範和學術交流。
李祐任編著,《宜陶之旅》,由台灣李祐任陶藝公司出版。
《墨海壺天(二)》,由台灣紫玉金砂雜誌社出版。
《壺譜》,由台灣天地方圓雜誌社出版。
1996年
6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因病逝世,享年81歲。
《砂陶藝術1997》,由台灣紫玉金砂雜誌社出版。
1997年
9月,全國輕工總會公佈:第三、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結果:宜興紫砂蔣蓉、徐漢棠、徐秀棠、汪寅仙、呂堯臣、譚泉海六位名師,獲此最高榮譽稱號。
執世界拍賣市場牛耳的蘇富比拍賣公司,在台北舉行首場「宜興古壺秋季拍賣會」。
黃健亮、黃怡嘉總策劃,時順華、夏俊偉主編,《當代紫砂群英》,由台灣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黃怡嘉主編,《汪寅仙紫砂作品集》、《吳鳴陶藝》,由台灣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砂陶藝術1998》,由台灣紫玉金砂雜誌社出版。
黎淑儀、謝瑞華主編,《紫泥清韻-陳鳴遠陶藝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出版。
韓其樓編著,《紫砂壺全書》,由香港八龍書屋出版。
1998年
江蘇省陶藝專業委員會成立,為省工藝美術學會下屬的陶藝學術組織。2003年起與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合署辦公,史俊棠擔任名譽主任委員,徐秀棠主為任委員,潘持平為秘書長,並定期出版《江蘇陶藝通訊》。
蘇富比拍賣公司在台北舉行「1998宜興古壺春季拍賣會」。
景薰樓拍賣公司在台中舉行「1998春季宜興古壺拍賣會」。
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為祝賀蔣蓉、徐漢棠、徐秀棠、汪寅仙、呂堯臣、譚泉海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特編輯《砂藝春秋》明信片一套六張,由宜興郵電局發行。
5月,李志平廠長、汪寅仙、何道洪、吳群祥、葛陶中、江建翔、陳國良、張慶臣等人受天地方圓雜誌社邀請訪台。
徐秀棠主編,《中國紫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吳陸康、吳達如主編,《當代宜興陶藝名家集》,由香港大世界出版。
《紫砂苑學步?宋伯胤紫砂論文集》,由台灣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吳山編著,《宜興紫砂壺藝術》,由台灣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1999年
9月,在南京博物院舉辦「99江蘇陶藝展」,展出紫砂精品180多件(套)。
9月21日台灣發生百年大震,由台灣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紫玉金砂雜誌社、埔里基督教醫院聯合主辦;台証綜合證券特別贊助;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陶藝專業委員會、台新銀行協辦,為期三天的《有壺同享?有難同當—兩岸紫砂茗壺賑災義賣會》。共有宜興著名陶人蔣蓉、汪寅仙、徐漢棠、徐秀棠、譚泉海、呂堯臣、鮑志強、何道洪、周桂珍、潘持平、顧紹培、李昌鴻、鮑仲梅、毛國強、王石耕等數十位名家,以及台灣各重要收藏家、業者共同捐贈了名家名作近三百件。並出版《有壺同享,有難同當--兩岸紫砂茗壺賑災義賣專輯》,為兩岸紫砂交流史上留下佳話。
是年,台灣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板頭村遺址」,發現十八世紀初期江蘇宜興茶壺殘片12片,原來分屬4個茶壺。
是年,英裔澳人哈徹(Michael Hatcher)發現1822年在印尼外海沈沒的「泰興號」(Tek Sing),約有200-300件紫砂壺伴出。
黃健亮、黃怡嘉合著,《荊溪紫砂器》,由台灣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黃健亮、黃怡嘉主編,台灣著名收藏家黃正雄《陽羨紫砂茗壺精雕特展》展覽專冊出版。
《紫砂陶藝收藏展》,由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2000年
《江蘇陶藝通訊》創刊,由江蘇省陶藝專業委員會出版。
5月,在宜興舉辦「2000江蘇陶藝展」,參展紫砂作品240多件(套)。
9月,無錫博物館舉辦「陽羨古韻--當代紫砂名家作品收藏展」,展出紫砂精品100多件(套)。
徐秀棠主編,劉汝醴、山谷、吳山、高英姿編著,《宜興紫砂文化叢書》三冊,由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
黃健亮、黃怡嘉主編,《蔣蓉陶藝》、《珍壺藻鑑--何道洪紫砂藝術雅賞》、《迎春納壺》,由台灣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古壺之美》,由台灣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出版。
2001年
5月,首屆「國際陶藝研討會」在陶都宜興開幕。
是年,瑞典海洋考古學者史坦(Sten Sjostrand)在馬來西亞半島海域發現,約1845年沈沒的迪沙如號(Desaru),約有2、300把較完整的紫砂壺與更多的紫砂破片,及若干宜興陶缸伴隨其他文物出水。
韓其樓、夏俊偉合著,《中國紫砂茗壺珍賞》,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王氏陶藝-王石耕紫砂專集》,由台灣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2002年
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成立。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工商大學內發現三座明代御用太監墓,內有兩隻紫砂壺、四隻紫砂杯等文物。
2003年
《朱可心紫砂陶藝百年紀念》,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周小東、王濤主編,《陶苑掇英: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陶瓷藝術集錦》,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山谷主編,《中國紫砂大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吳山主編,《宜興紫砂辭典》,由台灣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2004年
九月,《砂壺匯賞--全國出土紫砂壺、南博藏紫砂壺、成陽藏紫砂壺聯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展。展品由全國考古發掘、國家館藏與民間收藏的近百件明清時期的紫砂茗壺所組成。匯集的精品包括:江蘇、福建、浙江、四川、陜西、山西、河北7個省份的考古發掘出土的紫砂茗壺29把,南京博物院院藏精品31把,台灣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從2000餘件歷代紫砂器中遴選出紫砂茗壺30把。其展品涉及地區之廣、精品薈萃之多、品種之豐富、紫砂工藝之精湛,實屬空前。該展同時舉行「砂壺匯賞」學術研討會,由耿寶昌、王莉英、張浦生等文博專家及台北成陽基金會宋信德、黃健亮等人參與。首日並由黃健亮於南京博物院講廳發表「說孟臣壺」學術講座。該展並於10月30日移師浙江省博物館精品館展出。
南京博物院、台北成陽基金會合編《砂壺匯賞》展覽專冊,由香港王朝文化出版。
黎淑儀主編,《書畫印壺-陳鴻壽的藝術》,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出版。
徐秀棠、山谷主編,《紫砂泰斗顧景舟》;徐秀棠主編、潘持平副主編,《景舟壺藝流別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5年
台北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編,《紫砂壺》,由台北典藏藝術家庭公司出版。
《紫砂苑學步—宋伯胤紫砂論文集》(簡體字版),由台北成陽基金會贊助,台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宜興紫砂製作工藝被列為「江蘇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並將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無錫市博物館、宜興市文管委和宜興市陶瓷博物館組成的宜興市古窯址聯合考古隊,對宜興市丁蜀鎮蜀山古窯址進行試發掘,共發掘面積334平方米,出土各類陶、瓷標本萬餘件。堆積層次厚達11米,斷代尺規基本確立;紫砂款識品種齊全,名家款識層出不窮;明代紫砂初見端倪,可望解決起源問題。宜興市古窯址聯合考古隊隊長杭濤透露,2006年發掘重點將集中於明代地層和早期窯床上,發掘規模也將較去年成倍擴大,力爭申報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06年
李長平主編《明清紫砂珍賞》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黃燕芳主編《詩酒茶清:清代製壺名家遺珍》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出版。
2007年
4月27日《紫泥清韻—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在故宮博物院齋宮開幕,這是自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至今的80多年來,第一個關於宜興紫砂的專題展覽。展出的 110多件紫砂作品都是從400多件故宮藏品中精選出來的皇宮御用品,頗具宮廷韻味。並由徐秀棠、徐漢棠、汪寅仙、呂堯臣、潭泉海、李昌鴻、鮑志強、顧紹培、周桂珍等九位宜興紫砂製壺大師,各向故宮博物院捐贈一件作品。
9月18-19日舉行《北京故宮博物院2007中國紫砂器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英、德、法國及兩岸三地廿四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
王健華主編《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黃健亮主編《明清紫砂藝術─宜興紫砂壺及其裝飾研究》由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黃怡嘉主編《東瀛遺朱─培集軒珍藏輸日宜興壺》由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宋伯胤、吳光榮、黃健亮合著《紫砂收藏入門百科》由吉林出版集團出版。
2008年
2月1日《紫砂名品─黃正雄珍藏古今名壺特展》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著名紫砂收藏家黃正雄先生,收藏的一百三十餘件古今名壺。並出版黃健亮主編的《紫砂名品》專冊。
9月16日《紫玉暗香—南京博物院紫砂珍品聯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展。展品有南博院藏的50件傳世珍品,還有宜興蜀山等地的紫砂考古新發現,還有成陽基金會收藏的64把清初外銷紫砂壺。並舉行《2008紫砂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荷蘭及兩岸三地廿餘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該展並同步出版《紫玉暗香》展覽專冊。
徐鰲潤著,《徐鰲潤紫砂陶藝論文集》由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黃健亮、彭清福主編《紫泥藏珍─明清宜興窯器之美》由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黃怡嘉、李富美主編《紫韻雅翫—中國紫砂精品珍賞》由天地方圓雜誌社出版。
李明主編《砂壺選粹》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宋伯胤、吳光榮、黃健亮合著《中國紫砂收藏鑒賞全集》由吉林出版集團出版。

4#
发表于 2011-8-15 16:09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学习,很舒服
5#
发表于 2011-8-15 16:23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8-15 16:35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8-15 16:52 | 只看该作者
好~~~~~~~~~长
8#
发表于 2011-8-15 17:0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9#
发表于 2011-8-15 17:12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下LZ,您是转的吗?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jkyc 的帖子

是轉的,想改并加(轉)字已不可以,慚愧!望版主加之,謝謝!
11#
发表于 2011-8-15 17: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12#
发表于 2011-8-16 00:53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8-18 00:4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学习并牢记.谢谢楼主...
14#
发表于 2011-8-29 02:14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8-29 13:18 |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顶一个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 20:45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