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8595|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访丁山]有一个地方 喜欢紫砂的你一定要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6 0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15日
      清晨,匆忙收拾行李,准备着下午直飞无锡,然后转往丁蜀镇,去寻访紫砂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说起紫砂,我是个入门级别都尚未达到的爱好者,但是总觉得只要来到紫砂的故乡,沾点气息也是好的。航班原本是下午15:20时起飞的,却因为华东地区统一流控延误,在机场困了将近两小时,终于登机了,却还是在已经移动到航道上的飞机里又困了一小时。最终才历经1小时45分钟抵达苏南、无锡。无锡今天的温度和深圳相差无几,在高速公路上奔走1小时,历经了数场过云雨,才终于抵达目的地——丁蜀镇。一路上,朋友就在不断地给我打预防针,说这个小镇脏脏的,也没有太像样的旅馆,条件挺艰苦的。我默默地点头,眼睛却没有放过车子经过的一排排建筑,以及沿街那一间间规模相似的紫砂工作室,感觉特有一番文艺范。因为航班延误的问题,原本计划傍晚拜访的工手只好明日再约,又累又饿的我和小伙伴们在就近的一家据说特别好吃的牛杂店吃了点儿东西,老板很直爽,说话特别大声。今晚入住“紫玉金砂”旅馆,据旅馆前台的服务人员说,周末若不是提前预定,到这会儿是没有房间可住的,可见周末来这个小镇“淘金”的“文艺青年”真不少。毕竟太累了,拿出一下飞机在机场大厅购买的周黑鸭就着透心凉的啤酒、花生米,真的特别放松、特别舒服。早点休息,明天将好好地寻访民间的手艺人,紫砂工手,丁蜀镇,晚安!



(未完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来自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23:57 | 只看该作者
              4月16日          因为昨天的航班延误和奔波身体上特别疲惫,本应在酒店早点休息养养精神的,可是在酒店客房的邻居好像特别兴奋,直到深夜还在畅聊(后来朋友告诉我其实很多到丁山的观光客都是如此,晚上茶聚夜聊非常多),加上初到丁山,兴奋劲儿还没过,所以竟然有些失眠了。直到凌晨因为身体的耐受力,才沉沉睡去。其实酒店周边还是非常安静的。


       7:30时,醒来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和雨声,竟然毫无睡意。原本计划去龙窑也因此延后了,直到9:30时才外出觅食。这个地方特别奇怪,想要在白天特别是上午找到吃早餐的地方十分困难。这跟本土的手艺人的作息是有很大关系的。经过了解,这儿的许多工艺老师和手艺人都习惯在深夜做壶,而上午多半是在休息的。我们开着车在主干道绕了好几圈,才找到一处吃面条的小店,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天气也刚好给力的稍微晴朗了一阵子,说一阵子是因为去龙窑的路上就突然间又倾盆大雨。好在学习的热情战胜了畏难情绪,就这样义无反顾的打着大伞出发了。(暴雨,不用大伞hold不住)
       去前墅龙窑的路上,特意去看了黄龙山矿区(矿区的对面多是实力较强的工作室和作者),据说当时还有许多偷偷来挖矿的,但现在为了保护,已经完全不让开采了,周边都有围墙,并且非常高大上的装上了监控,想要蒙混过关的成本很高,过去偷偷保留泥料或是曾经拥有的人非常少,更显珍贵,可以当作标本了,且用且珍惜。所以我也跟观光客似的,傻站在马路上,与黄龙山矿区遥遥两相望,虽然不曾拥有,至少mark曾经来过这里。

       天气在短暂的晴朗后就陆续从毛毛细雨,到中雨,再到倾盆暴雨,因为修路,在过了汤蜀路,和双桥后,在附近的小路绕了好几圈才千辛万苦地抵达前墅龙窑。龙窑的右侧据说是“火神庙”,每次烧窑前必须拜过火神庙,祈求一切顺利。(有朋友告诉我,火神庙已经经过修缮,所以过往那种古朴的风貌已经荡然无存,可以说是被披着保护主义的名头破坏殆尽),根据龙窑旁的紫砂工作室师傅介绍,今年龙窑只烧过一次。我们也只能隔着栅栏好好地观摩这古老的窑口,窑口上的一个个小洞叫“龙眼”,可以在这里看到窑温的情况。另一侧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房子,是堆放燃料的地方。就在门口,我们看到许多烧坏的紫砂,还能清楚的看到好多“洋桶”。说句未入门的观光爱好者的心里话,也许龙窑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一段历史,而其实际功用随着工艺创新和改善而逐渐淡出实用主义的视角已是一种趋势。有时候,留下的更多是一种念想罢了。

        观瞻龙窑后,马不停蹄地去寻访一些丁山的紫砂工手师傅,作为一窍不通的我,只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感受,至少让我明白做壶的不易和艰辛,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两厢受益,好壶层出不穷,用壶的群体也能得此福泽,使用和分享更好的作品。风呼呼地吹,就连本地人都说这样极端的天气在这里是很少见的,看来我必须像中了乐透一样珍惜这次的丁山之旅了。

       寻访之一:推板窑、烘房、整口。过去总是听一些壶商说自己的壶是烧了多少温度,是推板窑什么的,而对于窑温的控制,一直不太懂。而到了现场,有烧窑的师傅一说便明白了。原来工手师傅做好的生胚要先到烘房做好窑烧的准备,接着根据不同壶形的窑烧温度要求,分别用不同规格的石板盛放紫砂壶,比如说完全裸露的紫砂壶窑烧温度是最高的,而完全密闭的石板温度是最低的,处于中间温度的,则这石板上空出一些小洞,稍微增加一些温度(专业的说是上合、中合等等),可能会根据泥料的不同,相应的进行调整,比如朱泥烧一次肯定是不够的,一般会在第一次窑烧后进行整口,然后再次窑烧。看似简单的工序,一旦有一丁点的疏忽,工手师傅的辛勤劳动便会毁于一旦,所以从和泥开始到最终完成一只紫砂壶的制作,其过程是应该值得每个使用者的尊重和认真对待的,毕竟没有简单就成品的紫砂壶。在本地丁山手艺人眼中不值钱的泥巴就这样在经历成形和温度的考验后变成工艺品。


        寻访之二:拜访谢丽萍老师。谢丽萍老师的工作室和住家是一起的,这也是丁山本地人最喜欢的方式。这是紫砂壶手艺人的工种所决定的。毕竟,做壶需要静心,简单的说要“走心”,有感觉的时候,可能做到深夜、凌晨,这时候如果走几步楼梯就能够很好地休息,对于工艺师傅而言就是美事一桩,相反的,如果总要走路上奔波,或许就破坏了创作的兴致。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好的紫砂壶工艺师傅,必须是一名懂得生活、懂得思考的艺术家,这样作品会有灵魂,意境的妙不可言也便可见其中。


        寻访之三:紫砂一厂。到下午17:30时,天气终于晴冷,天空也露出了原本蔚蓝的颜色,很清澈的湛蓝色,可是风特别大,此行没有带厚衣服的我,就这短袖加一件薄衬衫穿梭在路上。我趁着晚餐前的一点空档,逛了曾经的紫砂一厂,现在已经成为众多优秀工作室的集散地。曾经的旧车间均被改造成一间间独立且风格不同的紫砂工作室,走到其中,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看起。或许,曾经的一厂留下的是一种精神,默默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壶手艺人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好作品。


       寻访之三:“万物本源”工作室。这里的壶充满思想。全手工,不可复制,没有量。作品细节心思缜密,可惜无缘见到木岩老师。在此感谢毛毛虫盟友的热情接待和细心解说。


       番外篇:不得不说,丁山这个地方尽管旧了些,却不失雅致、婉约的调调。就说双桥路旁的垂柳和一路的绿色田地,加上偶尔一处晚樱的粉红色点缀,就特别让人赏心悦目,并且空气也是好的让人没有话说,在深圳呆久了,竟然特别陶醉这里的山、这里的垂柳、这里的蓝天。而路旁错落有致的一排排工作室,在这样的调调里,更显示出艺术家的气质。所以中国只有一个宜兴,不可复制。一路都在不断学习和寻访,只在午餐时间偷了一点闲,在朋友的带领下,到“陶醉园”小憩。真的让人陶醉,人一下子就轻松起来,原本的累就这样在风景里悄然瓦解。



(未完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来自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08:24 | 只看该作者
4月17日,太阳终于出来了。感受了雨水轰炸的两天后,终于给力地放晴了。今天将走访博物馆,然后跟着感觉来个偶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来自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9:00 | 只看该作者
      4月17日,终于等来了好天气。本来想走访博物馆的我们,改变主意,决定先去看看丁山当地的炼泥场,至少学习一下炼泥的工艺和流程。上午9:00时准时出发,先去酒店对面的小吃店吃了一碗鸡蛋面,搞笑的是,和过去几回点菜一样,老板又一次上错了食物。听到老板娘不断埋怨疑似其爱人的情况,朋友直接说算了,将错就错,不管怎样,也就是一顿早餐,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态和处世态度,其实在生活中,予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反观自己,或许有时候还是过于计较,困在自己狭小的格局里不愿意出来,便是不大好的。(扯远了,其实记录这一段早餐经历,主要是自己确实在当时有所感悟,而更加重要的是,在早餐后参观了小吃店隔壁的电窑)
      这家高温电窑的外观十分普通,如果是外地不懂行业的人(比如我)看到,一定不会留意。而事实上,根据当地朋友的介绍,这家不起眼的电窑反而烧制的都是精工和大部分工艺师的作品,并且监控也做的比较完善,安保级别还是比较高的,比推板窑要严实许多并且价格是普通窑的三倍。另外,电窑电温度,是靠像抽屉一样的格局控制的,通常不同的抽屉温度不同,以此满足不同窑烧温度的要求。


       此时,丁山的阳光已经十分刺眼,穿着短袖继续寻访。(想起昨晚的刺骨寒风,不禁无语,天气真的说变就变,不太好把握)
       原本是要参观博物馆的,因为有朋友说可以带着我们走走炼泥场,我们就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博物馆,毕竟炼泥场在此时更佳接地气。我们参观的炼泥场位于山脚下,一处十分空旷的旧厂房。在厂房外堆放着矿石和不少泥料进行自然风化。随后,我们跟着炼泥场的老板前往炼泥车间,近距离地听其讲解了泥料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风化。采掘回来的矿石首先要进行风化。
      第二步:风化后的矿石首先要利用大石磨进行磨碎处理。
      第三步:接着磨碎的石料要经过筛箕筛选(目数就是在此时选定的,目数越高,筛箕的滤网就越细腻)。
      第四步:从筛机出来的粉末状矿石粉要加水,同时利用搅拌机均匀搅拌。
      第五步:最后利用机器将充分搅拌的泥料进行真空处理,以尽量减少泥料内部的空气,防止部分化学物质长时间接触空气后产生质变,影响质量。
      第六步:试片。也即检验的过程,利用制作的泥料成形并烧制紫砂片,看水色并寻找工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七步:陈腐。制作好的泥料并不是不能使用,但是好的泥料,就跟白酒一样,经历岁月,其成形的难度将降低,烧制的成品水色也更佳。
      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其实真的要做起来是很辛苦的。不论是做哪一行,一定是没有特别简单的事情的,所以捡漏的事情,我还是有所保留的,因为天道酬勤,在通往卓越的路上,从来没有什么捷径,抱有这样的态度,至少能少走不少弯路吧。


       接近正午的时候,我们特意去逛了老街。锻炼一下自己的眼光,同时也是另一种学习。因为是上午,许多的古玩店还未营业,只是逛了几家主营石头和老壶的店铺。大家都在认真分析紫砂壶的年代和形制,只有我这个好不入行的,就只是外貌协会的,盯着一对mini西施看了很久,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喜欢容量小的紫砂器,但是其实形制大些的壶,其制作的难度其实更大。所以我的眼光还是需要时光的检验和锻炼。最后还是让老板送了两只在他眼中根玩具一样的西施mini壶,回家可以作水滴,心里甚是欢喜。

       午餐后,我们突然想到昨天因为恶劣的天气没能抵达的据说是爱好者必去的地方“矿坑”(过去采矿后留下的一个大坑,因为挖的深,有地下水冒上来填满,所以看起来特别像一个美丽无污染的天然湖,俗称大水池),把车停在路边,我们从风化的矿石上爬到水坑旁边,水的颜色因为阳光的反射以及清澈程度,特别的美,有淡淡队蓝绿色光,而朋友耐心地指着远处的矿石断层告诉我,让我看一条若隐若现的黑线,可以看到矿石断层的变化。


       最后的几个小时,直接到朋友那儿喝茶,顺便吃点水果补充一下维生素。这几天在丁山,赶的很匆忙,只是不断地喝宜红……
       畅聊几个小时后,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丁蜀镇。其实我十分喜欢江南地区的慢节奏,并且十分认同这里的宜居优势。
       悲催的是,赶到机场,飞往深圳的所有航班又一次毫无意外的延误了(这回是天气原因,广播那讨厌的,“我们抱歉的通知您……”又一次熟悉的响起,心里一阵不爽,却也无可奈何,看来今晚又是深夜才能归至了,下次再来务必一定必须选择高铁),-_-#……
       感谢一路上关照我们的挚友,我想我们一定会再来的,再会无锡,再会丁蜀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来自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9:12 | 只看该作者
P.S.  这次初访丁山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航班延误的很夸张,据不完全统计,在机场滞留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凌晨1:16时起飞,3:30时到深圳机场T3航站楼。接着,出租车回家,真正躺下,已经是凌晨五点。接着要迎着暴雨赶往上班的路上。年轻人偶尔熬夜还好,但是像昨晚大面积延误又不明确飞行计划的情况下,上了岁数的老人家其实会很辛苦。昨晚,毛毯、饭盒、可乐、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有时候真的会觉得是难民营……不管怎样,人生里还是多了一份经历,记录下来,总归是个念想。
来自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16:34 | 只看该作者
【MARK  笔记时间】

其实很多旅途中的感受,是回到深圳才慢慢开始浮现在脑海里的。

我不断地读自己记录的这段文字,想要尽力去完善、补充。

记录一个初学者对紫砂的初体验。

若干年再回来看看,我想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幼稚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承认事实和逃避的行为。

陶手最难不是形体的把握,而是根据泥性去把控形体。

紫砂壶生胚只是半成品,成品需要一把火的淬炼,在窑火中不是生胚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因为泥料有收缩,也并不是整体同比收缩。

脂泥,微泥,基础泥料,三者干湿度不一样,壶型的几何形体也牵扯到一定的力学,比较复杂。

所以陶手做壶其实就是和紫砂泥的对话,只有足够了解了它,才能最终有好的成品。


所以如果你说自己是紫砂爱好者,首先你必须得先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人,或者毫不夸张地说你必须是个美学家。

只有这样,你才会去“计较”,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较真”中获得最美的紫砂体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
发表于 2016-4-16 01:14 | 只看该作者
“我默默地点头,眼睛却没有放过车子经过的一排排建筑……”
写的特别好,很走心,能让文字充满画面感,是一种能力!
3#
发表于 2016-4-16 01:14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兄支持。  发表于 2016-4-17 00:01
4#
发表于 2016-4-16 01:17 | 只看该作者
期望别太高了
5#
发表于 2016-4-16 02:31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4-16 06:04 | 只看该作者
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7#
发表于 2016-4-16 07: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吕俊杰开的
8#
发表于 2016-4-16 07:3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啊
9#
发表于 2016-4-16 08:0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后续。
10#
发表于 2016-4-16 08:08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4-16 08:58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6-4-16 09:29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6-4-16 10:23 | 只看该作者
静待兄发现的好作品!
14#
发表于 2016-4-16 10:23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6-4-16 10:37 | 只看该作者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9 18:13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